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其他對聯繁花落盡,返璞歸真,孔學堂楹聯之美

繁花落盡,返璞歸真,孔學堂楹聯之美

2019-04-18 22:46:16王碧蓉閑心遊於藝 0條評論

孔學堂的春天,別有一股清風拂麵的溫柔,草木相依的時光,杏花、梨花、桃花、櫻花紛至遝來,在季節的輪回中綻放。

看花的季節就是好好看花,花不分雅俗,高貴或低賤,都是大自然賦予的色彩,人為地比擬秉性或者花語,那又另當別論。

花開的日子,我靜守期間,一步也舍不得離開,看她們一天天從含苞待放到盛開的樣子,花開無聲勝有聲;一場春雨,落紅成陣,姹紫嫣紅退去,也並沒有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之殤。

繁花落盡,返璞歸真,在一個有陽光的午後,我突然發現了孔學堂的楹聯之美。


楹聯


楹聯者,對仗之文學也。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

文字相對意味著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文字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設計的一部分,賦予傳統建築所塑造的空間以具體的內涵,提升建築及其所塑造環境的意境美,是傳統建築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一幅楹聯也是常常是古代建築之魂。

如是我聞 

觀自在菩薩無智亦無得

悟澄泓境界有恐還有欣

早上從這裏出發,默誦“如是我聞”,這是戴明賢先生的書法,孔學堂好幾個地方都有戴老的墨寶。

《心經》讀過、也抄過很多遍了,照見五蘊皆空即是觀,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心無執著,心無掛礙,道理都懂,可是,仍然有煩惱的障礙,仍然不能破除執著抵達彼岸。


研修園


孔學堂有一個國際研修園,高大上的建築群,配掛了諸多高大上院校和機構的牌子。

進到這裏參觀的學者和教授們,無不喜歡和雀躍,都說要來這裏入駐,都說要來這裏寫作;現實無奈,他們都很忙,都是整天飛來飛去的,於是,靜靜的辦公樓,靜靜的園區,我正是喜歡這裏“靜靜的”......還有這裏一幅幅的楹聯。

西方的建築再宏偉再優雅也沒有楹聯這麼有文化的內涵。從童年到接受教育,經曆的是打打鬧鬧標語口號的過程;讀《紅樓夢》時,有多少幅對聯,就有多少人物命運,人情世故,或人生大智慧。所以,回過頭來學中國傳統文化,就從每天經過的這些樓門前的楹聯學起。每當有朋自遠方來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最起碼能夠讀得出來。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勤則不匱敏則有功

我想,這裏的重點無非就兩個字:靜 和 勤

聖學載傳暉麗山川斯境

良知自足洞明天地此心

至大無外

莊周《莊子·天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管子·心術上》講:“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在無限的大、小係列中,任何一個有限的大都可以是很小,任何一個有限的小也都可以是很大,有限大和有限小的區別隻具有相對的意義。

明德至善

博學篤行

“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為貴州大學校訓。“明德至善”取自《大學》卷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博學篤行”見於《禮記?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儒家先賢做學問的方法論,它與“明德至善”珠聯璧合:“明德至善”提出了終極目標,“博學篤行”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具體的實施方法。


闡舊邦以輔新命

極高明而道中庸

篤誌近思

匾額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馮友蘭在晚年曾經親筆書寫一副對聯用以自勉,聯曰:“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他說“上聯說的是我的學術活動方麵,下聯說的是我所希望達到的精神境界。”“舊邦”、“新命”之語,出於《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馮友蘭曾多次引用這句話,並且反複解釋:所謂“舊邦”指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傳統,“新命”指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

斯文在茲

五經並蓄德侔天地

三教兼容道貫古今

“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在孔學堂好幾個地方都能看到“斯文在茲”,孔子展覽的題目也是“斯文在茲”,是儒學人文精神的內在本質——人格的自我完成。

梁漱溟先生在《孔子學說之重光》提到:孔子學說原是從他對人類心理的一種認識而來。孔子認識了人,才講出許多關於人的道理。孔子學說的發揮解釋可以千百其途徑;一個人有一個說法,一百人有一百個說法,一千人有一千個說法。真可謂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聖賢道藝皆須慎思明辨

庠序弦歌最重博學篤行

孔顏樂處


我最喜歡在這棟樓前拍照,因為有“中山大學”幾個字,母校的情結,校友來了也必定帶他們到這裏合影。要命的是用小篆寫的楹聯最難辯認。

讀大學時並不知道校史,現在回過頭發現,民國時期的中山大學由傅斯年、李濟、趙元任,陳寅恪“四巨頭”扛鼎,在曆史、語言、考古和人類學領域都在前茅。

匾額“孔顏樂處”出自於《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到處充斥著物質利益的當代社會裏,“孔顏樂處”無疑是學者安身立命、心靈環保的精神家園。

在中山大學的懷士堂,矗立著“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十字校訓。這十字校訓出自《中庸》,是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親筆題寫的。


冠道德履仁義,

涵禮樂政刑以運化


尊經典親大眾,

本修齊治平又日新

惟精惟一

匾額“惟精惟一”語出《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人心變化莫測,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們要真誠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變自己的理想和情懷,最後使人心與道心和合,執中而行。

求是居 

尊德性盡精微承千年道統

極高明推廣大續萬古文心

這裏有“陽明的故事”展覽

和“陽明國際漫畫”展覽

光影裏的孔學堂藝文館很美。

各言其誌

才高八鬥皆為理中妙論

學貫三家盡吐胸內真知


《論語》中,有兩段著名的對話,孔子和弟子們一起討論各自的誌向,值得細細體味。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誌?”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每天路過這裏,沒有勇氣登石階上去,不要說“才高八鬥”,連半鬥都沒有;更不用說“學貫三家”了。


學緒陽明

心悟黔中本溯春秋說知行合一

道弘宇內德配孔孟致萬法歸宗

遠來近悅

德配天地溫良恭儉讓

道冠古今忠勇孝悌廉

於煥斯文

修文悟道黔地受祠師表千秋留聖跡

相寶鍾靈花溪繼業書聲八秩逐雲濤

數字圖書館

萬法重科研集古今中外圖書廣宣知識

推動文明強世界

千秋藏易理引歐美亞非朋友遠赴邊陬

傳承學問樹精英

陽明大講堂

柱下聽琴沂上臨風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鵝湖辯理龍場悟道水流自為心修心自為文


最後幾棟樓的楹聯都與王陽明先生有關,我第一次來貴州時就感到貴州對王陽明的崇敬,使得從王陽明的家鄉來的我尤為親切。所以每當我穿梭在這個園區的時候,不免覺得自己一定還有一個生命,保留著的某些前世的記憶,或者我希望自己就是生活在明朝,與王陽明為鄰,或者與王陽明的沾親帶故,要不,就是我來世的歸宿。有時候走在這裏,又漫無目的,沒有目的就是目的,生命本身又沒有目的,隻是就這樣走下去罷了。

“如是我聞”和“此心光明”,一前一後都是戴明賢先生的書法,我很希望這些囊括了各種字體的楹聯對自己學書法有所幫助,陽明先生針對練習書法曾說:“古人隨時隨事隻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我當然更希望蘊含了人生大智慧的楹聯能啟悟人生真諦。

孔學堂的楹聯很多,邊走邊拍一大圈下來,以上隻是其中的一個研修園區,還有公眾教化區,還有很多亭台樓閣,敬請繼續關注~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孔學堂楹聯之美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