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鄧鍾嶽(1674~1748),字東長,號悔廬。東昌府人(今山東聊城人)。康熙六十年辛醜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雍正元年曾以母喪歸鄉守製,四年後複起任。鄧鍾嶽工書法,能詩文,康熙對他有“文章平平,字甲天下。”之譽。雍正元年鄧鍾嶽主考江南。自古江南多名士,因為康熙禦批有“文章平平”之說,當地舉子起了輕慢之心,在鄧鍾嶽離船上岸之時,一位文士跪地攔轎高呼道:“狀元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小人不才,偶得上聯一比,久難成對,請狀元公玉成。”並念出上聯為:“皓月當空,明鏡反托勘地理;” 此出句刁鑽奇巧,鄧鍾嶽一時實難應對。忽見路旁窗前擺放了兩盆旱蓮,想到故鄉東昌湖的紅蓮,含苞待放時,那花蕾恰似朱筆指天,便朗說出對句:“碧蓮出水,朱毫倒援點天文!”,眾才子一齊叫好,從此不敢小覷這位“平平狀元”了。
手書墨跡聯
樂百卉之華滋;
漱六藝之芳潤。
手書墨跡聯
茗碗香爐別嗜好;
劉略班藝供研搜。
手書墨跡聯
漏月荷珠破;
分雲雀影遲。
手書墨跡聯
品峻於山虛若水;
風清在竹靜為蘭。
032:於振(生卒年不詳),字鶴泉,號秋田,一號連漪,江蘇金壇人,清雍正元年癸卯恩科狀元,此乃慶祝雍正帝登極大典特設恩科。累官至湖北學政。由於他擅自增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後被貶為庶人。但因他博覽內外典籍,研學精細,見解獨特,所以三年後,他又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並任行人司司副。於振自幼好學,以文章、書法聞名遠近。書法全然類似名家筆墨,後以書法造詣精深,被世人看重,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揖》中評於振的行書為上等佳品。
《隨扈東巡盛京》摘句聯
應運功成遺壘在;
太平日久戍樓閑。
033:陳德(悳)華(1696--1779),字雲倬,號月溪。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雍正二年甲辰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曾任《大清一統誌》館總裁,全稿於乾隆八年完成,由總裁陳悳華等上表進呈。後因弟陳德正遭控濫刑被降職。清史稿中有他的傳。
手書墨跡聯
道在聖傳修在已;
德由人積鑒由天。
手書墨跡聯
雪車冰柱風標似;
秋月春雲意度間。
《送辛錫傳表兄之官中州》摘句聯
多才好作梁園賦;
乘興還題艮嶽詩。
034:彭啟豐(1701~1784)字翰文,號芝庭,晚年號香山老人,蘭陔主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雍正五年丁未科狀元,康熙十五年狀元彭定求的孫子,累官至兵部尚書。殿試時,彭啟豐原列為一甲三名,雍正皇帝親拔為進士第一。彭啟豐為官四十年,以謹慎著稱。為了奉養母親,曾請求辭官;在家中辟園亭,植花竹,擁書萬卷,乾隆帝曾賜匾額“慈竹春暉”。晚年主講紫陽書院。
《棲霞禪房雨坐》摘句聯:
聲飄千澗瀑;
影暗六朝鬆。
《哭楊玉符先生》摘句聯:
拊缶幾曾歌頃豆;
因風空自憶秋蓴。
《夜坐》摘句聯:
疏風影動林梢月;
宿雨涼生檻外山。
《再過剡溪》摘句聯:
春樹參差浮岸遠;
布帆層折入山遲。
《楊鬆驛題壁》摘句聯:
漸枯澗水停岩竇;
半落霜林露鳥巢。
035:周澍(1684--?),字雨甘,號西坪。江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八年庚戌科狀元。累官至台灣海東書院山長。其仕途情況不詳。
對聯資料暫缺!
036:陳倓(1695--1739),江蘇儀征人。字定先,號愛川,清雍正十一年癸醜科狀元。累官至冊封安南王特簡副使。陳倓天性純篤,有宏遠誌向,以為民辦事為樂。他年少時就負有成器才名,“晝夜苦讀,學益進,搖筆文就,驚倒宿儒。弱冠補諸生,試輒高等。”陳倓被派赴安南(今越南)時。他輕裝簡從,不擾百姓。行至安南,他禮待國王,很受敬重。然因長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陳倓已身患重病。回京不久,又受命典順天武鄉試,竟卒於任上,年僅四十五歲。
對聯資料暫缺!
037:金德瑛(1701-1762),字汝白,號檜門。安徽休寧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乾隆元年丙辰科狀元,累官至左都禦史。金德瑛工書法,喜歡戲曲,常至梨園聽歌,曾創作《觀劇絕句三十首》。他與鄭板橋交往甚密。清代戲曲家蔣士銓是他的門生。金德瑛去世後十年,乾隆皇帝猶惓惓如是。
手書墨跡聯:
掬水弄清,攬雲測幻;
扃軒秘曉,敞閣放春。
手書墨跡聯:
玉賢金聲司馬史;
煙飛霧張右軍書。
《徐州懷古》摘句聯:
落日霸都濉水壯;
東風姬血草痕新。
《徐州懷古·其二》摘句聯:
曾吟大集淋漓句;
今聽雙洪鬥落聲。
《徐州懷古·其三》摘句聯:
士生貴富天常吝;
誌在孤清死不妨。
038:於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江蘇金壇人。乾隆二年丙辰科狀元,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賞一等輕車都尉。在乾隆朝為漢臣首揆執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詔議開館校書,初劉統勳反對,於敏中主力開館。四庫全書館開,於敏中為正總裁。於敏中擅長翰墨,書風近董其昌,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書法家。死後祀賢良祠,諡“文襄”。
自題圃門聯雲:
今日正宜知此味;
當年曾自咬其根。
手書墨跡聯:
奇石盡含千古秀;
異花常占四時春。
贈介野園聯:
勸子勿為官所腐;
知君欲以詩相磨。
贈葉昱聯:
三公服煥絲綸寵;
一片心兼冰雪清。
手書墨跡聯:
閑吟風月詩無草;
夢吐文章筆有花。
039: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滋圃,番禺(今廣州市黃埔區)人,祖籍福建晉江。乾隆四年戊午科狀元,累官至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殿試時乾隆見其“風度端凝,天顏喜甚,賜及第,授修撰。次日,即命入直尚書房”。 莊有恭是位非常難得的治水人才,他為官大部分時間基本是與水打交道,江浙地區很多海塘建設都留有他的足跡。莊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聲。有一次他放風箏,風箏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進入要求歸還。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就指著廳裏張貼的畫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題福州扶閭廖氏宗詞世彩堂聯
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
世間無雙事業,治耕讀書。
題蓬州含暉精舍書齋
含東來紫氣;
暉錦繡文章。
自題聯
世事無窮,做到老時學到老;
人生有幾,得寬懷處且寞懷。
手書墨跡聯
現出無邊佳景色;
映來不盡好韶光。
手書墨跡聯
窗靜團花氣;
波明落鳥巢。
040:金甡,字雨叔,號海住,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七年壬戌科狀元。累官至禮部侍郎。乾隆三十八年,陪皇帝去熱河,在當直時因病暈倒。第二年病重歸鄉。金甡在上書房十七年,直諒誠敬,所陳說必正義法言,諸皇子皇孫皆愛重之。傳說金甡有一次進一道觀避雨,一道長見一讀書人進來,逐出句求對:“日出東,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金甡即應對:“子居左,女居右,世界配定好人。”
《挑耳圖》題識:
快載勘書暇;
別趣領消息。
《卓文君印》摘句聯:
文園寂寞遺書少;
漢璽摧殘眢井深。
手書墨跡聯:
儉不中禮殊勝於奢;
行過於恭庶無長傲。
手書墨跡聯:
肩隨洛下東西陸;
胸佇淮南大小山。
041:錢維城(1720—1772),畫家。初名辛來,字宗磐,一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乙醜科狀元,累官至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入值南書房。他自幼聰敏、有悟性,讀書每日千餘言,十歲能詩。死後皇帝特賜“尚書”銜,諡文敏,賜祭葬如例。錢維城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後學山水,受宮內流行的“四王”畫風影響,景臻繁複,勾皴細密,墨氣深重,風格沉厚。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
手書墨跡聯:
湛露凝珠滋翰墨;
卿雲流彩煥絲綸。
手書墨跡聯:
水之江漢星之鬥;
鶴在雲霄鳳在梧。
手書墨跡聯:
鳳闕曉霞紅散綺;
龍池春水綠生波。
手書墨跡聯:
柏葉為銘,椒花獻頌;
龍纏肇歲,鳳紀書元。
《屬疾寄曹劍亭》摘句聯:
霜中群木盡;
雨後一鐙深。
《雨後過平陽縣》摘句聯:
一路杏花發;
滿山春鳥啼。
042:梁國治(1723~1786),字階平,號瑤峰,一號豐山,又號梅塘,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十三年戊辰科狀元。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平生居官清廉儉樸,治事慎密,從無疾言厲色,但決不徇私情,更兼好學愛才,受到百姓的愛戴。梁國治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時人將他與錢塘梁同書、毫州梁巘並稱為“三梁”。卒後加太子少傅,諡文定。梁同書曾撰聯挽他:“天北掩台垣,聞說槐音中夜斷;江東失宗袞,心傷荊樹一時摧。”
手書墨跡聯:
襟懷朗似當天月;
氣味清於著露蘭。
手書墨跡聯:
雲龍盛際為時棟;
辰象中台仰德華。
手書墨跡聯:
儒林獎俗文翁教;
雅量宜人謝傅風。
手書墨跡聯:
五色誥裁雲錦麗;
九重春到露華濃。
《平定城樓天衢閣成詩以紀之》摘句聯
關河榆柳連三月;
煙火樓台出萬家。
043:吳鴻(1725~1763),字頡雲,號雲岩。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辛未科狀元,累官至待讀學士、湖南學政。當年殿試時,讀卷大臣將將劉墉作為一甲第一名。乾隆皇帝可能懷疑讀卷大臣巴結正在當朝大紅大紫的劉墉的父親,就將劉墉貶為二甲二名,將原二甲二名吳鴻拔為第一甲第一名。乾隆二十八年,吳鴻學政任差告竣回京,誤食河魨中毒身亡,卒時年僅三十八歲。朝野惜之。
手書墨跡聯:
道德文章名爭千古;
禽魚花柳趣領四時。
手書墨跡集句聯: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入門大喜與君笑言。
手書墨跡集句聯:
千樹梨花百壺酒;
萬條寒玉一溪煙。
手書墨跡聯:
吳山染就丹青色;
楚江橫斷夕陽邊。
《九曜奇峰》摘句聯:
影捫星漢三霄落;
臥壓蛟螭一丈強。
044:秦大士(1715一1777),字魯一,又字鑒泉,號澗泉,又號秋田老人,江蘇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乾隆十七年皇太後六十聖誕的萬壽壬申恩科狀元,累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他自幼聰明好學,10歲便能寫詩作文,少年時書法就小有名氣,以至所得潤筆能養活家人。他出任過鹹安宮的官學;他出任過鹹安宮的官學;景山官學總裁,培養了無數人才。乾隆皇帝又提升他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教皇子們讀書。,培養了無數人才。乾隆二十八年,秦大士請長假終養老父,又推托有病延長假期,其實他已無複出的意思。賦閑在家期間,秦大士曾經主持龍城書院事。”他的書法兼精篆、隸、行、草。繪畫也有盛名,尤其擅長於畫竹。故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題嶽王墳聯隨遇而安,好領略半盞:
人從宋後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題瞻園東山樓:
辛勤有此廬,抽身歸矣,喜鳥啼花笑,三徑常開,好領取竹簟清風,茅簷暖日;
蕭閑無個事,閉戶恬然,對茶熟香溫,一編獨抱,最難忘別來舊雨,經過名山。
題關帝廟聯:
三教盡皈依,正直聰明,心似日懸天上;
九州隆享祀,英靈昭格,神如水在地中。
題燕子磯石壁:
漁火隻疑星倒出;
鍾聲欲共水爭流。
手書墨跡聯
學有經法,通知時事;
行無瑕尤,直似古人。
045:莊培因(1723~1759),字本淳,號仲醇。江南陽湖(今江蘇武進)人。清乾隆十九年甲戌科狀元,累官侍講學士兼福建學政,病死於任上,年僅三十七歲。以詩文名,而恭和禦製詩居大半。莊培因崇尚氣節,詩文流暢,書法精妙,尤以楷書聞名於世。莊氏遺墨不多,僅於莊氏家譜附錄中見之。
題網師小築花影亭聯:
鳥語花香簾外景;
天光雲影座中春。
題莊氏家廟聯
自唐代發祥以來,看鼎甲簪纓鵲起蟬聯,靈鍾錦繡無雙地;
由閩團著姓以後,任吳齊浙粵支分衍派,本溯桃源總一家。
046:蔡以台(1729年-?),字季實,號蘭圃,浙江嘉善楓涇(今上海金山)人。乾隆二十二年丁醜科狀元,是清朝開國以來第四十六位狀元。也是楓涇曆史上兩名狀元之一。累官至日講起居注官左春坊左中允、順天鄉試同考官。他擔任考官期間,公正取士,獎掖寒素,為時人所稱道。後因母年邁,辭官回鄉。早年家貧,母親患病無錢醫治,蔡以台向妻訴苦,並得其允後,將妻賣於嘉善首富周員外,周員外知此事後,送還其妻並贈銀千兩,囑咐其潛心學習以應科舉。他常以自己賣妻養母故事,激勵出身貧寒的學子。乾隆皇帝對其不以出身寒微為諱的舉動甚為欣賞,蔡讚賞有加。以台學識淵博,善辨鍾鼎、金石、圖書等文物,詩文氣骨奇高,清麗絕俗。他生性耿直,居鄉不謁當道者,著作大多不具名。
《寄周青在》摘句聯:
風篩千個平安竹;
雪壓一枝偃蹇梅。
《光明殿寓齋應慎郡王教》摘句聯:
棋敲暖玉甘饒子;
詩效寒郊肯讓人。
047:畢沅(1730~1797),字纕蘅,亦字秋帆,因從沈德潛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江南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狀元,累官至湖廣總督。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趙翼曾挽以聯雲:“羊祜惠猶留峴首,馬援功未競壺頭。”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也是一位楹聯大家,名聯很多。
題湖北紫陽書院聯:
道統得薪傳,經史遺文,獨軼漢唐標奧義;
心香崇梓裏,春秋秩祀,遙以江沔溯真源。
題嶽陽小喬墓聯
戰士久無家,赤壁清風蘇子賦;
佳人猶有塚,黃陵芳草杜鵑啼。
題武漢太白亭聯
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題嶽陽樓聯
湘靈瑟,呂仙懷,坐覽雲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笑題雪壁我重來。
自挽聯
讀書經世即真儒,遑問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簡;
學佛成仙皆幻相,終輸我五湖明月,萬樹梅花。
048: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園,陝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皇太後七旬萬壽恩科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乾隆以其書法工整清秀為由,選中為頭名狀元;累官至內閣首輔,加太子太傅銜。後因疾致仕返回韓城故裏時,嘉慶皇帝恩賜禦製詩條幅,其中有“真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之讚語,並命皇次子擺宴餞行。王傑曆事兩朝,為相十載,名冠朝班四十年,當時權臣和珅把持朝政,唯王傑不買其帳。嘉慶年和珅倒台,王傑出任主審官,使這個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官受到嚴懲。
題保極宮聯:
夜雨閑吟左司句;
時晴快仿右軍書。
手書墨跡聯:
惠風和暢宜修竹;
快雪時晴映早梅。
手書墨跡聯:
地縮三弓,牆外讓人行路;
樓添一角,座中貿客聽泉。
手書墨跡聯:
君子襟懷,儼若光風霽月;
大儒事業,卓然緯地經天。
手書墨跡聯:
節映冰雪神凝秋水;
心貞琨玉氣藹春風。
049:秦大成(1720年—1779年),字澄敘,號簪園。清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狀元。累官至會試同考官。他從小喪父,因此對母親十分孝順,因母親水土不服,請長假回鄉侍養老母。乾隆四十三年複任,後再次告假回鄉,卒於家中。秦大成生得其貌不揚,加上家境清寒,所以一直未曾婚配。直到中秀才後,母親才為他說上婚事。洞房花燭之夜,秦大成見新娘子在床邊淚如雨下,不禁大吃一驚。最後知道新娘早就定親,因父母嫌貧愛富,就退了婚約。又了解到原來被退那人正是秦大成當年的學友。於是派人把那位學友請來,把自己的洞房讓出來作學友的洞房,讓他們完婚。第二天,又將全部嫁妝及洞房擺設一起交予學友,照樣吹吹打打,送他們回家。據史書記載,秦大成的品德為時人稱道,在他去世時“僅有薄田三十畝,圖書滿架”。死前留言:“吾所受之先人者,即此傳於子孫而已。”
書法資料暫無!
050:張書勳(生卒年不詳),字在常,號酉峰,清江南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狀元,累官至右中允。張書勳自幼以孝聞於鄉裏,深得鄉人稱讚。乾隆三十年,張書勳以舉人的身份得到知縣位置。次參加朝廷殿試,果然高中榜首。以知縣身份參加殿試且高中狀元,為有史以來不多見。
對聯資料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