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們既喜歡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又覺得很難把握。正如元代詩人元好問描述的“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事實上這與時世、家世、身世多方麵促成李商隱易於感傷、內向型的性格和心態有關。他善於把心靈世界的朦朧圖像,以比興、象征、用典、暗示等隱約曲折的方式化為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表現出朦朧多義的特點。這裏我們欣賞一下李商隱詩中的一些聯句。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前句是說,對戀人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絲”和“思”同音。用春蠶作喻,從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明知追求無望仍在繼續,沒有悲觀,淒婉中透露出進取精神。後句用蠟燭作喻突出戀人不能相聚的痛苦無盡無休。明知成灰卻還淚流到最後一滴,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這一聯句一直被人們用來表白愛情的堅貞。
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此聯用了莊周夢蝶和杜鵑啼血兩個典故。莊生夢蝶,用莊子夢見自己幻化為蝴蝶事,表達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杜鵑啼血,用蜀君望帝死後魂化為杜鵑夜夜啼血事,表達淒婉哀怨意。全聯用比興手法,將視覺聽覺巧妙融合一起,創造了一個奇幻朦朧的境界。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淒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或托春心於杜鵑,或托春心於錦瑟,這裏既有迷失離去孤獨淒涼之意,也有期待憧憬執著追尋之心。
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前句用滄海鮫淚典,“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緝績,其人能泣珠”,表達了既憧憬月明滄海的壯闊,又憂慮鮫人泣珠,不能排解孤寂憂慮和惆悵。後句用藍田日暖典,藍天山在日光下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猶如韓重思念紫玉,如隱如現。如同發現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李商隱善於從典故中提取神奇、空靈的意象。
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此聯是寫相思的千古名句。前句寫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沒有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可以飛到心愛人身邊,充分表達了懷之切念之甚:後句寫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卻像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身無”與“心有”,一外一內,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統一在一體,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惱與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將那種深深相愛而又不能長相廝守的戀人的複雜微妙的心態刻畫得細致入微、惟妙惟肖。
5、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此聯寫女子居處的幽寂。用賦比手法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戶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係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看出。
6、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此聯前句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事,後句化用樂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全聯意思是在愛情上也有象巫山神女那樣浪漫的幻想與追求,但終究還是一場幻夢,就像像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托。用典信手拈來,不留痕跡。
7、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此聯用了兩個比喻來寫身世遭遇之不幸。一方麵柔弱如菱枝,卻偏遭風侵波摧;一方麵雖有青翠美質之桂葉,卻無月露前來滋潤使之飄香。這兩方麵的現實含義是受到惡勢力的摧殘,又得不到應有的同情與幫助。“不信”,是明知菱枝為弱質而偏加摧折,見“風波”之橫暴;“誰教”,是本可滋潤桂葉而竟不如此,見“月露”之無情。
8、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此聯用隋煬帝逸遊兩典。一是在洛陽景華宮征求螢火數斛放螢取樂,“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岩穀”;在江都修“放螢院”,窮搜極捕,弄得螢火蟲絕種。一是開運河,詔民獻柳一株,賞絹一匹,堤岸遍布楊柳。巧妙運用“於今無”和“終古有”,暗示螢火蟲“當日有”,暮鴉“昔時無”,更加渲染亡國後淒涼景象,深寓荒淫亡國的曆史教訓。
9、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此聯用範蠡典,表達其總想著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後才行。範蠡曾佐越王勾踐,雪會稽之恥,而後乘扁舟浮於江湖。永憶江湖,即常懷淡於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業之誌。兩者貌似相反,實則相成。沒有永憶江湖的誌趣,便會成為爭名逐利的祿蠹巧宦,就不會有欲回天地的宏願。此聯反映了有誌之士的積極向上思想,既懷著恬淡的心情,又有擔當事業的誌氣,與杜甫襟抱相似,難怪被王安石擊節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