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其他對聯細致入微方得趣 匠心獨運巧成聯

細致入微方得趣 匠心獨運巧成聯

2017-02-27 22:41:41石豔萍文化富源 0條評論

張興貴,網名高原漢子,男,1966年生,山西臨縣人,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現就職於縣教育體育局。先後在全國各類征聯大賽中獲獎290多次,40餘副作品鐫刻於各地風景名勝區,發表楹聯論文15餘萬字。其人學富五車,目光犀利,聯作工巧獨到,亦不乏氣勢開闔跌宕之作,深受讀者喜愛。在他諸多的精美作品中,詠物聯尤為悅人眼目。

人體器官,相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能從看似尋常的這些物象中錘煉出升華的意象,不僅是文字功夫的顯現,更是一種靈魂的開悟,我們一起欣賞張興貴的幾副人體器官聯作:

題眼睛:
素善容天納海;
難堪有孔無珠。

上聯從眼的觀察範圍下筆,展現的是一種宏大的場麵和非凡的襟懷,是對眼睛的褒獎,下聯巧借成語,看似對盲人的悲憫,實則是對不明事理、不識大體現象的貶斥。全聯一褒一貶,構成鮮明的對比,雖然寫的是眼睛,但立意高遠,富有哲理,妥帖工穩,饒有趣味。

題嘴:
無我豈能說話;
有人偏要扯皮。

如果說題眼睛聯冷靜,那麼,他的題嘴聯則充滿了詼諧,相同的是兩副聯都是褒貶對比,不同的是前麵是第三人稱,這裏是第一人稱,采用了嘴巴自敘的擬人手法,情感跌宕,讀來更覺親切可信。在嘴巴的慨歎中,讓人得到做人的啟發,充分體現了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本聯即是踐行“文以載道”的一則實例。

題手:
合攏為拳,給力之時,可重可輕宜謹慎;
散開即指,朝人之處,有長有短莫張狂。

惟妙惟肖的描寫,源於認真細微的觀察,在這副聯的兩起中體現的非常明顯,當然作者的目的並不隻滿足於描寫,而是要探尋一種為人處世的啟示。由“拳頭”和“手指”的功用為切入點,加以合理想象與引申,告訴了人們一個樸素的事理:出拳宜謹慎,用掌莫張狂,從而達到了勸人立身處事須秉持良好操守的行文目的。言此指彼,意味雋永,這也正是詠物聯的魅力所在。

題胡須:
先生出自下巴,不屈頭顱,無愧硬茬,腰斬豈能成絕境;
本色存於鋼骨,獨留氣節,永酬猛誌,後來依舊向刀鋒。

這副聯用的是第二人稱手法,寫的慷慨激昂,令人讀來回腸蕩氣,展示的是一種剛正不屈、堅守氣節的勇士情懷,是作者麵對君子傾訴的肺腑之言與仰慕之情,當然也是作者心靈的自我表白。人常說文品即人品,文字鑒思想,作者的精神與品質於此可見一斑。結句“後來依舊向刀鋒”,餘音不絕,韻味悠長,給人以強烈的藝術衝擊力。

接下來我們看看張興貴對動物的題詠。

題狐狸:
妖術難藏三尺尾;
世人隻愛一張皮。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狐狸早已成為善玩妖術的代名詞了,但是中國人也始終認為:“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魯迅語),作者將這兩個觀點融合在一起,辛辣地諷刺了再狡猾的狐狸、再高明的妖術,依然掩飾不了自己的尾巴;在下聯中,作者的筆觸回歸到現實中的狐狸,意指人們喜歡狐狸,無非是為了一張好看的皮囊,做成衣服去炫耀,實在耐人回味。作者到底是在寫狐狸,還是在譏諷人?使讀者浮想聯翩。

題雞:
空有鳳凰頭,難去雲端振翼;
不存鴻鵠誌,隻知土裏刨蟲。

文章貴在形神具備,這副聯上起寫形,與鳳凰相比,“難去雲端振翼”,托物興歎;下起寫神,與鴻鵠相比,空中土裏,高下立分。需要學習的是,作者在這裏用了四個副詞:空有、難去、不存、隻知,這幾個詞語,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深思熟慮,匠心獨運。如果沒有這幾個詞語的銜接,全聯的韻味就會大打折扣。當然,作者的立意在於譏諷沒有遠大誌向,不求進取的世人,具有良好的勸勉功效。

題蛇:
立身遙溯史前,因靈異做圖騰,獨與神龍分大小;
無足可行天下,以曲盤彰個性,時從草野起風雲。

這副聯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選取意象的敏銳目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上聯從古代圖騰入手,抓住蛇的靈異特征,硬是把傳統意象中貶義的蛇,寫得氣象不凡,足可謂筆可逆天,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令人喟歎;下聯從蛇的個性(特色)著眼,抓住曲盤的特征,寓意深刻,拓展了主題,特別是“時從草野起風雲”,使得在世人眼中很平常的一個動物,頓時具有了英雄氣概,不由人不心生敬佩。

讓我們再看看張興貴的題器物聯。

題鏡子:
問照麵之人,可知反看?
做為官之鑒,唯有高懸!

古人雲文無定法,讀張興貴的詠物聯,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他絕不用某一種固定的死板手法寫作,題鏡子聯,無一字言鏡,又沒有一字說的不是鏡子的內涵。上聯從鏡子反麵成像的規律生發行文,問了一句“可知反看”?問而不答,讓讀者自己去思索,留下了多少想象空間!下聯作者又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古代衙門中的“明鏡高懸”這一普遍現象,“唯有高懸!”擲地有聲,餘音嫋嫋,相信每一個讀者讀了都不會無動於衷,這就是文學作品美學內涵的具體展現。

題剪刀:
雙刃縱橫,也得授人以柄;
一詩吟誦,乃因裁柳於風。

這副聯的上聯,體現的是作者的辯證思維,巧妙利用“授人以柄”這個成語的含義做文章,卻又不局限於原意。表達的是:有些事物,不依靠外力是發揮不了作用的,寫得冷靜而又沉穩。下聯卻筆鋒一轉,寫得活潑自如,充滿了情趣與詩意。作者成功地化用了賀知章的名篇《詠柳》詩之意境,兩個文言虛詞“也”和“乃”運用得貼切靈巧,水到渠成,給人以纖美的藝術享受。

題西瓜:
一刀切破,最解渴心,是嘴兼貪瓤裏汁;
幾口啃完,已無身價,何人不棄手中皮?

熟悉張興貴的人都知道,他的諧趣聯寫得非同凡響,善於從尋常現象中覓到不尋常之處,讓人在輕鬆活潑的快然一笑中得到感悟。題西瓜聯的上下兩起,幹脆利落,灑脫爽利。第二分句略作轉折,為第三分句的議論做好了鋪墊。小小一聯,有描寫、有敘說、有議論,文脈順暢,文采飛揚。特別是下結“何人不棄手中皮”引人遐思,是在感喟西瓜,還是在感歎世態?足可引人思入緲微。

張興貴的佳聯頗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如果愛聯者能從以上諸聯中學到他的撰聯行跡,餘則欣然矣!

最後我用他的一副題箭聯作結,希望讀此文者能夠在行文的氛圍營造和精準切題中有所體悟:

隻有開弓,方能發勢;
為求中的,不肯回頭。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細致入微方得趣成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