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陽市以西13公裏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
諸葛亮號臥龍,則與老龍洞有莫大關係。暗喻諸葛亮就是潛隱與此的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老龍洞四季泉水不竭,流經半月溪,穿過小虹橋,彙入淵潭。得水一山皆活,林不大而茂盛,地不廣而平坦。可想見,諸葛亮當年引泉灌田,手事農桑。
隆中老龍洞雙亭前
並肩而立,如亮英挽手笑言、臨波照影;
脫俗則來,恍忘記山中歲月、世上功名。
注:亮英,諸葛亮及妻黃月英。
作者見景生情,極富想象力。以物喻人,雙亭一大一小,聯袂並肩,遠望確實像一對恩愛的小夫妻。沔南名士黃承彥對諸葛亮說;其女阿醜才堪配也。黃月英用一車書陪嫁,可見家學淵源。其實在當地也一直流傳木牛流馬就是阿醜發明的。二人可謂珠聯璧合。此處有山光水色,又有可人之妻,真如桃源中人。山中無甲子,哪裏還記得世上的功名。
楹聯采用當句對,即一句之中自相成對,如挽手笑言對臨波照影。山中歲月對世上功名。則不需與下聯成對。
隆中老龍洞雙亭後
看霧騰,疑是仙人遊漢;
聽流響,莫非丞相授機?
雙亭之後即龍潭,景區不時施放煙霧。曲廊,古洞,亭台若隱若現,人行其中,如在雲端。不見泉流,但聞泉響。此莫非諸葛丞相在曰;大夢誰先覺。或還在念叨收複中原。
隆中潛龍亭
眼前有景常迷客,
水底遊鱗欲躍門。
經雙亭,由曲廊穿過潭麵,則抵達潛龍亭。潭水瑟瑟如碧玉,四圍草木蔥蘢,姹紫嫣紅的春花開的正豔。誰人到此不流連忘返。水底錦鱗自由來去,追逐花影,甚至想躍出水麵,感受著繁花似錦的春天。
楹聯同時化用魚躍龍門典故,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臥龍的故事激勵著無數的後來者,“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隆中孔明琴堂內
弦動龍吟招鳳轉,
身閑心曠任鵬飛。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章,諸葛丞相用神乎其神的琴技,嚇退司馬懿百萬雄兵。可見孔明對古琴深厚的素養。古人的學習是全方位,不僅僅是才能的培養,更是人格的塑造。孔明善琴聞於小說,其善書曆史有明確記載,一代書聖王羲之曾多次摹寫諸葛亮家書《遠涉帖》。孔明作為集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文學家於一身。
作者此聯采用流水對,也就是上下聯合成完整的一句話,互為因果關係。孔明寧靜淡泊,故此琴聲之中龍吟細細,風轉悠悠。
風景名勝地往往在楹柱懸掛楹聯,這些楹聯寥寥幾字或為自然風光增色,或感懷憑吊。成為景區最富文采,最簡短的解說詞、宣傳詞。成為景區一道亮麗風景線。
隆中老龍洞琴堂外
口吟梁父時,指下揮來鬆萬壑;
身在山林處,胸中劃出國三分。
在《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中有一句記載:“亮躬畊隴畝,好為《梁父吟》,《梁父吟》亦稱《梁甫吟》,古樂府詩,慷慨悲涼。一說孔明喜歡彈奏此曲,一說喜填此譜。
以鬆聲形容琴聲見: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楹聯寫孔明雖然隱居隆中,卻關心時事,以天下為己任。口吟《梁父》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把天下早早大事籌劃於胸。在劉皇叔谘詢之時,提出真知灼見的隆中對。
隆中老龍洞垂花門
人傑地靈,澗水奔來皆智慧;
茶香糧足,杯瓢飲下是甘甜。
傳說有年隆中幹旱,孔明帶人挖到老龍洞的泉水,可是洞口冒出的卻是流沙。於是他砍來幾根修長的老山竹,把內中關節全部打通,在開口處裹起麻片,向流沙裏插去。不一會兒,一股白花花的泉水從山竹裏往外冒出。
雖說老龍洞經過滄桑變故,再不用瓦筒當副口引水了,但這種引水方法在很多山鄉還被沿用,解決了農田灌溉中的不少難題。人們懷念諸葛亮,都說他從老龍洞引出的不是一般的山泉,而是智慧水。楹聯表述的正是這個傳說。
一副好的風景名勝楹聯,寥寥幾字能為湖山增色,亭台傳神。更述古、運典。感興托懷,憑吊古今。成為景區最簡短,富有文采的解說詞、宣傳詞。亦是景區不可或缺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