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麵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岱廟坊
峻極於天,讚化體元生萬物;
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
施天裔
為眾嶽之統宗,萬國具瞻,巍巍乎德何可尚;
撡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與京。
趙祥星
岱廟天貺殿
青社開封,峙者宗山稱嶽長;
蒼精降德,聖惟產物與天齊。
弘曆
帝出乎震;
人生於寅。
吳雲
東嶽廟
雲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祖陽氣之發東方。
汪由敦
岱廟寢宮
震出泰亨,萬物廣生推聖德;
雲蒸雨降,八方甘澤遍崇朝。
弘曆
岱廟雨花道院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隨流水到人間。
徐宗幹
攬月居然淩上界;
搴雲便要灑齊州。
梁章钜
呂祖洞
五夜慧燈山送月;
四時清籟水吟風。
---徐元圭
孔子登臨處坊
素王獨步傳千古;
聖主遙臨慶萬年。
羅洪先
天階坊
人間靈應無雙境;
天下巍岩第一山。
高應芳
紅門宮坊
萬壑泉聲沉寶磬;
千峰雲影護禪關。
萬仙樓
我本楚狂人,五嶽尋仙不辭遠;
地猶鄒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彭玉麟
鬥母宮聽泉山房
群崖亂立山無序;
一水長鐫石有聲。
劉廷桂
高山流水
經石峪高山流水之亭
曬經石上傳心訣;
無字碑中寫太虛。
文陸
天門倒瀉一簾雨;
梵石靈嗬千載文。
錢岱
壺天閣
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
造極頂千重,尚多福地。
珽鏴
壺天日月開靈境;
盤路風雲入翠微。
崔映辰
觀瀑亭
且依石檻觀飛瀑;
再渡雲橋訪爵鬆。
種蔗老圃
曲徑通幽處;
連山到海隅。
劉先登
斷崖瀑落晴天雨;
一線路入青冥端。
段友蘭
風塵奔走,曆盡艱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積成功德敢朝山。
劉振聲
跋險驚心,到此浮雲成夢幻;
登高極目,從茲俗慮自銷沉。
南天門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白雲洞
品物流形,萬民所望;
山澤通氣,百穀用成。
豫山
孔子廟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徐宗幹
碧霞祠
碧落高居,金台傳妙訣;
蒼生溥佑,木德仰慈恩。
弘曆
三素雲英扶降節;
九光霞纈麗青壇。
弘曆
玉皇廟
統馭群靈端紫極;
絪縕真宰肇元功。
弘曆
玉皇頂
地到無邊天作界;
山登絕頂我為峰。
王訥
西溪石亭
龍躍九霄,雲騰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玉構
無極廟山門
天台岩下藏五百;
須彌頂上隱三千。
無極廟正殿
玉樓瓊華,高出閬苑;
青琳翠水,俯視崑崙。
普照寺正門
本無聲而有聲,人聲、磬聲、梵聲,聲聲覺夢;
自有色而無色,山色、水色、月色,色色皆空。
普照寺篩月亭
引泉種竹開三徑;
援釋歸儒近五賢。
徐宗幹
收拾嵐光歸四照;
招邀明月得三分。
沈毓寅
五賢祠
其人如精金美玉;
斯事若高山大川。
徐宗幹
洗心亭
艮止坎流,會心不遠;
言坊行表,即目可尋。
蔣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