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欠穀,則要利滾利;
好子女,就該心連心。
古時候有個小孩叫王波,自幼聰明,擅長對對子。一年春節,王波見家中無米下鍋,就偷偷來到當地的財主舅舅家。
拜見舅舅後,說明來意。舅舅對王波說:“我出一上聯,你若對上了,不但白送你一鬥米,就連以前欠的三鬥穀,也不用還了,如果你對不上,可要受罰的,怎麽樣?”“行!”王波說,“你出句吧!”舅舅便出上聯:
欲欠穀,則滾利;
王波知道這是拆字聯,就應道:
體本人,就留情。
舅舅著實吃了一驚,不由得十分滿意和歡欣。但還想再考考他,於是,便在原聯上增加了幾個字,將上聯改成:
欲欠穀,則要利滾利;
小王波聽後,以為舅舅故意刁難自己,想到舅舅是自己母親的哥哥,現在全無手足之情,本想不再對了,但又想人要有誌氣,不能讓人看不起,於是,又對了下聯:
好子女,就該心連心。
舅舅哈哈大笑,連聲說.“妙!妙!妙!”不但派人把米送去了,還出錢讓王波去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