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故事摩尼對聯故事(二)

摩尼對聯故事(二)

2018-07-13 23:13:27塗電林永寧古韻 0條評論

我們在上一期說到了摩尼1987發生的一段對聯逸事後,很多的讀者發來消息問,關於摩尼文化還有新的內容與老的掌故沒有。正在小編絞盡腦汁搜尋舊事之際,全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馮修齊暨中南大學教授、中南大學對聯研究所所長、湖南省對聯家協會主席、《對聯學刊》主編餘德泉教授一行在2014年12月25日,來到了摩尼檢查驗收中國楹聯鎮的創建工作。這是摩尼幾百年來破天荒的出現這麼多的文壇對聯大家,現小編將餘德泉教授一行在摩尼短短半天發生的逸事寫出,以饗好者。

餘德泉,1941年生人,四川敘永水尾大石村人,中南大學教授、中南大學對聯研究所所長、湖南省對聯家協會主席、《對聯學刊》主編,我國首位對聯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南大學書法碩士研究生班領銜指導教師,湖南省第八屆政協委員,湖南省文史館員,民盟湖南省文化委員。餘教授自幼家境貧寒,但酷愛讀書,很早與對聯結下了不解之緣。平生讀的第一部書就是《聲律啟蒙》,至今還能隨口背來。1960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漢語專業,師從王力、朱德熙等名師,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長期從事古漢語、古典文學、對聯和書法教學。主講《古代漢語》、《古典文學》、《漢字與書法》等課程,著述二十餘種,達八百多萬字。是當代公認的對聯學泰鬥,其理論成果和學術活動多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主要有五個方麵:對聯理論研究、對聯創作、對聯教育、對聯組織及對聯書法,對對聯界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對聯教育方麵餘德泉教授創下了幾個中國第一:

第一個將對聯納入高等教育教學。1989年中南工業大學就在國內首先將《對聯學》作為一門選修課在中文等專業開設並納入學分製管理。

第一個在高校設立對聯研究所。1999年11月成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對聯研究所——中南工業大學對聯研究所。12月26日在全國高校的合並重組中,升格為中南大學對聯研究所。餘德泉教授任所長,何繼善院士任名譽所長。聘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原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唐作藩,中國韻文學會會長、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澳門大學文學院院長程祥徽等擔任顧問,並聘海內外在對聯研究上有影響的一批專家擔任特約研究員。中南大學對聯研究所成立以來,與各省市、港澳台及海外建立了對聯研究的廣泛聯係。

第一個招收對聯學研究生。2002年夏,中南大學文學院招收了中國第一位對聯學碩士生,名叫魯曉川,時年二十五歲,湖南長沙人,本科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在古典文學和古漢語方麵有較好的基礎,愛好對聯和書法。

上述“三個第一”在中國對聯史是一個重大突破,它標誌著對聯藝術正式步入學術殿堂,結束了對聯僅在民間發展的曆史。

在對聯組織方麵,餘德泉作為湖南省對聯藝術家協會主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迄今,湖南省是全國公認的對聯文化大省,在對聯領域,有“無湘不成軍”之說。

在對聯書法方麵,他將書法藝術與對聯藝術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餘德泉擅長隸書、章草、行書、篆書等多種書體,長於篆、隸和章草,對章草研究尤深。作品在國內多次展出,並被選送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對聯書法作品被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寧遠舜帝陵、南嶽衡山等數十處地方收藏刻掛,並多次參加國際文化交流。2000年在中南大學舉辦個人對聯書法展,展出了所書八個民族九種語言文字的對聯。其精湛的聯藝、書藝溶為一體,受到社會各界稱讚。他還出版了《章草論語》《簡明書法教程》《章草大典》《章草傳貼》等書法著作。

餘教授一行在上午到達後,首先考察了摩尼小學與摩尼中學這兩個學校楹聯基地,對兩個基地的楹聯工件開展得有聲有色做出了肯定,在中午檢查了摩尼鎮政府楹聯辦公室後,在摩尼政府食堂午餐,餘教授因連日來因感冒,聲音嘶啞,故午飯也未曾吃好。

午飯後,蔣會長、餘教授一行未曾休息,便到摩尼新苗實小前去考察,剛到大門口,餘教授與蔣會長一行就被“新苗實小”大門口的一副對聯吸引住了:

祖國新苗沐春風,春風化雨;

智慧園丁育桃李,桃李成才。

此聯巧妙而不著痕跡的將“新苗實小”及其創建人“陳誌磊校長”、“李修慧校長”這幾個名字以諧音、組合、頂針等修飾手法寫就,語言質樸、讚揚新苗實小的教育春風化雨、培育人才,沒有過度用華麗的詞藻與生字僻詞,使普通的詞句在這裏顯得不普通,溶大雅於通俗,十分的高明與藝術。蔣會長與餘教授連問是那個老師寫的,分管全鎮楹聯工作的摩尼鎮黨委副書記陳蘭強同誌連忙應答道,這是由摩尼鎮楹聯學會秘書長塗電林創意命題,最後由摩尼郵政支局魏在明同誌創作的,餘教授連說,這樣巧妙的嵌名好對聯,該發一萬塊錢獎金才行……

但高手就是高手,餘教授與蔣會長讚揚之餘,立即也發現了這副對聯的不足之處,這個不足也是作者定稿時已看出的缺陷,隻不過是當時已經由廣告公司印製出來懸掛了,時間緊迫未來得及更換定稿內容。讀者您一眼能看出來了嗎?如能看出,恭喜您,離對聯大師的門檻越來越近了!好,小編先提出這個小問題讓您思考思考,接下來會告訴您的。

接著,餘教授、蔣會長一行來到新苗實小的學術報告廳,參觀正在進行的“新苗實小學生楹聯書法比賽”,餘教授不顧身體感冒,興致勃勃地糾正了小學生們的書法用筆,並且餘教授還現場為新苗實小即興創作並揮毫了一副章草對聯:

幼竹春生高節節;

芳園花茂豔山山。

蔣有泉會長也為新苗實小現場書法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條幅。

四川省楹聯學會也為新苗實小贈送了“潤物無聲”的書法作品。

按照日程安排,餘教授、蔣會長一行特別忙,下午還要到敘永縣另一個楹聯基地去檢查,但餘教授說他是第一次到敘永南麵山區來,要去看下號稱“是南來第一雄關”的雪山關舊址,在車上餘教授如數家珍地背誦了鐫刻於雪山關南北寨門的對聯。

北寨門聯雲:

孤城萬仞山,羌笛春風吹不度;

八月即飛雪,玉門秋色擬平分。

南寨門聯雲:

是南來第一雄關,隻有天在上頭,許壯士生還、將軍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會當秋登絕頂,看滇池月小、黔嶺雲低。

餘教授盡管聲音略有嘶啞,但依然笑談風生向大家說了一樁對聯公案,北寨門聯為當年赤水分縣縣佐楊公石所撰書,沒有多少疑問,但關於南寨門的“是南來第一雄關”對聯作者,到現在都還是個懸案,這副對聯究竟是民國十年(1921)的赤水分縣縣佐楊公石所作,還是民國五年(1916)護國討袁路過雪山關的蔡鍔將軍所作,更有雲說是蔡鍔、朱德二人合作的,這些曆史因年代久遠、戰火紛爭,留下的曆史資料接近於無,我們無從深入地考證,更多的謎團隻有留待後人去琢磨了。(小編注:楊公石,宜賓江安紅橋人,民國十年前後任赤水分縣縣佐,有《赤水文風》一詩留考:赤水文風久已衰,耒陽依舊士元來。狂夫故態耽詩酒,治事還須百裏才。)

在參觀雪山關遺跡後,餘教授一行對當村山民在遺跡上亂修亂建廟宇的做法十分的反對,提出雪山關是敘永、古藺、瀘州乃至於四川、貴州的文物古跡,應該加以規範性的建設,而不是當地山民們想如何修就如何修,現在弄來不倫不類的,讓來參觀此古跡的人笑話敘永沒有文化,這些遺跡應由政府統一規劃,要保持遺跡的原貌與滄桑感,遺跡內的書法須請名家來題寫,要用好的刻碑手來鐫刻等等寶貴的建議……並且,餘教授還對亂立在南北寨門的一堆石碑一塊一塊地仔細查閱,進行了批評與糾正。

其中立於南寨門的一塊碑的書寫內容為小鳳仙輓蔡鍔聯:

萬裏藍天鵬雁,直上扶搖,那堪憂患於生,萍水姻緣成永訣;

幾年北地胭脂,自傷零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也千秋。

餘教授指出此碑首先在書寫格式上就不符合對聯的書法章法,書法水平差都不說,在照抄之中又出現了很多硬傷,亂改了原文,蔡將軍墓葬就在餘教授執教“中南大學”後的嶽麓山上,所以餘教授對此聯是非常清楚的,原聯並非小鳳仙所寫,或為民國“湘江才子”易順鼎代小鳳仙輓蔡鍔作,正確的聯句應為:

萬裏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慚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同時,小鳳仙挽蔡鍔將軍的還有一副名聯,為袁世凱的家庭教師、民國公子袁克文的老師方地山所代撰: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另外碑文中出錯的還有:楊升庵的《雪山關見梅》首句寫為“自甘南方障癘”,正確句應為“自甘蠻方瘴癘”;《雪山關謠》中“馬毛縮”應為“馬尾縮”;《雪山關絕粒諭從者》中“仆癰馬病漫興嗟”應為“仆痡馬病漫興嗟”等等,(小編注:“癰”為一種背部惡瘡,“痡”為形容極度疲憊之意,字形相近而義去萬裏)錯誤層出不窮。

當地山民在雪山關上修廟立碑,到處是花樣百出,看後不禁令人莞爾,例如立了幾塊聲稱是敘永、古藺人民悼民國袍哥李薰廷的對聯,又有了悼關雲長的一塊對聯,這些雖為對聯又不以對聯形式書寫,又寫了寫摩尼侯洞嘉靖伐皇木的詩作,又有當地山民捐資的功德碑,所供的神仙有觀音、孔子、佛祖、趙公文武財神、送子娘娘、藥王菩薩、天公地母、川主神仙、地藏菩薩、馬王爺、牛王爺、豬王爺,真是讓天上地下、儒佛道巫、三教九流、各路神仙彙集一堂,可能要在此召開即將流芳千古的“雪山關群仙會”,在文殊、普賢菩薩前麵還有一幅大標語“祖國萬歲”,山民們這些獨特的創意,真的讓人不自覺的莞爾捧腹……

好,接下來就把小編先前拋出的小問題,向大家解答。這是個對聯的專業知識,當時蔣有泉會長與餘教授兩大聯壇高手一眼就看出毛病,提出將“智慧園丁育新苗”,改成“園丁智慧育新苗”在平仄上才完善,上聯為“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聯應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才能在音韻上對仗工整,如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古法來稍寬鬆地衡量此聯,“智慧”二字對“新苗”才在音韻上過關,並且這樣改動後,將學校創建人陳誌磊、李修慧夫婦的諧音姓名與創建的學校“新苗”詞性上相對仗,顯得更加完美一些,當然,這副對聯都還存在其它的小暇眥,在這裏就不再贅言了。

這次蔣會長、馮會長一行能來敘永參加創建全國楹聯縣的活動,餘德泉教授功不可沒,這是餘教授以七十三歲的高齡回報家鄉、回報社會的一種崇高品德的體現,在此,摩尼鎮楹聯學會敬獻嵌名聯二副於文末,以表示對餘德泉教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尊崇之情。

聯一:塗電林作

煌煌範德昭鄉梓,聯壇泰鬥;

汩汩清泉注文苑,書界奇葩。

聯二:朱鴻麟作

德被梓桑,赤水雪山國粹師尊傳道遠;

泉流嶽麓,中南湘北楹聯泰鬥著書多。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摩尼對聯故事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